紫砂Q&A
本单元为自由讨论区,文责及取用图片之来源概由文者自负,图文内容并不代表真壶立场。
为免触犯法令,如张贴它站、他人或不当图文,或有广告之嫌时,真壶拥有删除之权利。
如何持壶?如何开阖盖?
发言人: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0710-15:28

Part1-持壶:依照壶体的不同,可以有不同的持壶方法,觉得壶很难拿?尝试不同的方法吧!想要一招走天下可能会错失很多美壶名作喔!

嘿!嘿!今天要谈这...,似乎是入门的第一课,却也是数十年来老麻瓜历壶无数后,发现或许会是许多爱壶人的小小盲点,就因没掌握到力学原理与诀窍,所以只能眼望许多搔首弄姿、迷死人不偿命的美壶,而徒呼负负!

当然的,名家壶就是品种多,工艺师嘛,肯定设计五花八门、高潮迭起,为了追求美学的完整,工艺师们肯定会比较偏向于「感性之美」,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,有可能多少会舍弃一些「理性的坚持」!

呵!呵!用白话来讲,就是为了造型之美,工艺师很有可能义无反顾的舍弃四平八稳的实用造型,来创造出隽永的精品级美感!

问题是出在...,许多如此情境下产生的绝代美壶,却可能为了您未能掌握到「持壶与开阖盖」的精髓,而错失收藏良机,甚或您在收藏之后,可能因为觉得不好持放,而舍弃了泡养的福气!

咳!咳!...正因为此,老麻瓜兹特此建议「壶该怎么拿」,「盖该怎么开阖」!

1.一般稍大的壶(中壶),因为冲茶入壶后,整体重量会提升,所以建议先用食指穿入壶把内的空间,如果食指并不会碰触到身筒时,表示这个空间足够,您就可使用「勾提法」。

方法是:如(附图1)般,用食指勾进壶把内的「壶把最顶点」,中指顶住壶把的最外侧,以稳定壶身免于摇晃,拇指轻按壶盖,即可提之泡茶,多练几次就习惯了,请记住诀窍,食指一定要勾在『壶把的最顶点』,才会省力及稳定。

2.较小的壶,因为冲茶入壶后,仍然轻盈苗条,无啥重量,所以请您先试著用食指穿进去壶把内的空间,如果穿不进,或是穿进去了却碍手碍脚的,或食指会碰触到壶身筒时,即代表您这把壶较适合使用小壶常用的「夹提法」。

方法是:如(附图2)般,用拇指与中指捏住「壶把的最顶点」,无名指顶住壶把的最外侧,以稳定壶身免于摇晃,食指轻按壶盖,即可提之泡茶,多练几次就习惯了,请记住诀窍,拇指及中指一定要捏在『壶把的最顶点』,才会省力及稳定。

3.提梁壶的提拿,也常是许多爱壶人的罩门!
一般常见的提拿错误,都是出在将拇指按住壶钮,其他四指勾住壶把的最上端,用起来说怎么别扭,就是怎么别扭!

正确的提壶方式(如附图3),将食指及中指勾住提梁壶把的最外侧中段,稍接近身筒处(只要无名指不会碰触到身筒部位,不会被身筒的热度烫到即可),无名指与小指负责稳定壶身使之不致摇晃,拇指按住壶盖,即可顺畅潇洒的提之冲出一泡泡好茶矣!

注:软耳提梁亦同,例如许仲老师的「蛋包提梁壶」、「寿星壶」、「牛盖洋筒壶」等等铜把软耳提梁壶,皆适用以上一般提梁壶的持壶法。

4.至于遇上气势澎湃的大壶,则依照壶把内侧的空间,可穿入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,甚至遇上巨壶时,连小指都可一并穿入壶把同时勾住壶把,拇指扣住壶把,一手持壶,一手压盖,即可进行倒出茶汤的动作,诀窍是食指一定要顶在壶把内侧的最上端(如附图4),这样持拿最省力,亦容易取得平衡不摇晃,安定性及力学原理最佳。
回覆1:如何持壶?如何开阖盖?
发言人: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0710-15:31

Part2-壶盖开阖:您是否曾觉得壶钮太小、太扁的壶滑手又烫手,很难拿呢?试著使用方法B吧!

至于壶盖的开阖手法大致有二:

A.壶的造型为「卡盖」时,您必须要用拇指、食指及中指小心开启壶盖及阖盖(如附图A),常见玩家只用二指(拇指及食指)来捏壶钮开盖,不是不行,而是欠缺稳定性,稍一不慎可能就会滑盖,所以建议用前述的三指来捏拿壶钮开盖,会稳定些,习惯就好!

B.壶的造型是「压盖」,或是壶钮太扁太低,很难稳定拿取壶盖时,则这一招会是您的救赎!

( 如附图B)韩洪波手制‧ 高虚扁壶j,壶钮较扁,又是压盖,最典型的示范,所以老麻瓜挑选此壶来作为最佳model!

遇到类似这种低扁壶钮,即可使用拇指、食指、中指,甚至无名指也一并用上(无名指不用亦可),三指或四指一起捏住盖沿,感觉稳定后即可提起壶盖,方便得很,又很安全,待您用习惯了,只要看到「压盖」壶,就会忍不住一直技痒,来个没完没了,例如老麻瓜即属此中瘾君子也!

当然,曾遇过许多人下意识认为:壶盖周围不是更烫吗?其实您只要试一次就能理解,壶盖周围其实真的不会很烫喔!(壶钮烫多了)

嘿!嘿!...老麻瓜常云:真壶海内外会员千馀位,个个身怀绝技、处处卧虎藏龙,所以老麻瓜虽一时心血来潮,野人献曝一番,谨希祈高人逸士会员如您,若有绝世高招,亦能不吝赐教持壶及开阖盖之绝技,以飨众多爱壶人求知如渴之心,幸甚!

注:如果您养壶时发现「壶盖」的润泽度,总是赶不上身筒的快速时(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?),那代表您有可能在每泡茶冲热水入壶并阖盖后,未在壶钮上方再浇个一圈热水,以提升壶盖的温度,使之与身筒不致温差太大,如果壶盖泡茶时不浇热水,长久下来,身筒次次都是热水满溢,而壶盖总是冷了一截,日子久了壶盖跟不上也是十分合理,故请...,切记!切记!

特别照料壶盖,老麻瓜也有一个小小诀窍:当您置茶乾入壶,开水冲入进行「温润泡」时(也就是第一次洗茶叶要倒掉的那一泡),开水一冲入壶至满,壶口会有泡沫,此时壶盖翻转,壶钮及盖面朝下压一下泡沫及热茶汤,再迅速翻转壶盖,让壶钮朝上、阖盖,才将温润泡倒出;此一动作为弥补壶身筒次次都会因为有倒满热水、阖盖的动作,就会有茶汤溢出热淋壶身,而壶盖却很少有机会享用茶汤的缺憾,按此方法泡茶,老麻瓜相信今后您的壶盖与身筒的润泽度,就会同时并进矣!
回覆2:如何持壶?如何开阖盖?
发言人:jack 0710-18:26
拿提梁壶这招好,解开了我长久以来的问题,小弟就是每次都拿提梁的最上面,所以都是两手并用,七手八脚感觉很难用,刚才试了一下余先生的诀窍,顺手多了,感激不尽!
回覆3:如何持壶?如何开阖盖?
发言人:1184 0710-19:16
图四那把竹简莫非是巨大版的?不然怎么壶把四根手指进得去@@?
不过那把竹简有够漂亮,太动人了
回覆4:如何持壶?如何开阖盖?
发言人:isco 0710-19:31
那一把是公升级的茶壶
回覆5:如何持壶?如何开阖盖?
发言人:新新会员 0711-14:17
受益良多,感恩余大大。

这把很大的竹简壶在真壶网站找不到,能否告知容量及介绍一下?
回覆6:如何持壶?如何开阖盖?
发言人:古陶研究所余启任 0712-11:53

上图为竹简巨壶与一般版砌玉.嫩石黄心版本的大小对比。下图为竹简巨壶壶底镌刻「2013年古农真壶紫砂名家莅台精品特展纪念」。

这件周伟君老师采用已绝版,迷死人不偿命的「古农真壶稀世名泥~沁碧」打造的「竹简巨壶」,昨天老麻瓜特地细心量了一下,为1260cc。

壶底镌刻一圈:『2013年古农真壶紫砂名家莅台精品特展纪念』~如图。

咳!咳!时光似箭、岁月如梭...,老麻瓜邀请旗下作家一道过来真壶山庄,办个与真壶会员们的见面会,作家与会员们的笑声犹在耳边回荡...,宛如昨日般的情景,竟已匆匆过了7年?真是岁月催人老呀!

原本在真壶山庄为了举办真壶作家群与真壶会员们的见面会,而打造的那批争奇斗艳的近20把巨壶,当场已被某位老董一件不留,一口气全部收藏所有参展的各作家巨壶,其他会展时并未曝光的巨壶,则作为2013年之后,真壶山庄的「镇馆之宝」,也作为日后老麻瓜心血来潮时,送「国际拍卖」的压箱宝!

昨天已有好奇的会员line询问该壶的价格...,基本上就是按照容量来计价,假设一把壶200cc价格是40000元,则同品种、同泥料、同作家打造2000cc的巨壶,则该巨壶就是40000元x10=400000元。

基本上这是巨壶的生产计价方式,也是最常见的宜兴作家计价方式,就好像画家们以「才数」来计价是一样的。

造壶一分大一分险,巨壶易开裂、难烧成,所以作家一般都不愿打造过大,或过小的壶,例如『许仲手制.全手工极小品掇只壶~请参考真壶大观园「许仲」栏』则因过小而难以制作,昔年许仲老师一时技痒,将泥头捶打后,发现仅得一小团泥,试著将那一团泥头泥直接造成一把壶,壶口小到只能用小指尖勉强深入壶内打身筒,打身筒时又因胚体太小、太轻而一直移动,真是难搞极了,待烧成后,许仲老师很得意的拿给老麻瓜,掠下一句:这壶千万不能让订,我不做了,太难搞!
呵!呵!既难搞,又卖不了钱,难怪作家们兴趣缺缺...。老麻瓜想表达的是,巨壶跟小品壶,都是名家的最惧!

就因是名家的最惧,当然老麻瓜的「镇馆之宝」就是它了,嘿!嘿!

老麻瓜顺便一提,随便聊聊以增知识:宜兴作家如果做「套壶组」大部份的计价方式,四杯一壶的「五头茶具」,价格就是那件壶再加50%,也就是例如本来一件壶的价格是40000元,则「五头茶具」就是60000元。
如果是四杯、及四杯垫、和一壶,的「九头茶具」,则是该壶再加一倍的价格,也就是例如本来一件壶的价格是40000元,则「九头茶具」就是80000元,依此类推...。
© 2024 古农真壶有限公司 / Design By Virtualho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