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Q&A
本單元為自由討論區,文責及取用圖片之來源概由文者自負,圖文內容並不代表真壺立場。
為免觸犯法令,如張貼它站、他人或不當圖文,或有廣告之嫌時,真壺擁有刪除之權利。
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汲茶客 0411-14:27
余老:
近來工作忙,一直沒有時間去「打擾您」,但是現在問題來了,
記得在您的壺中有一款叫「潘壺」的壺式,昨天看到一位茶友在
玩一支潘壺,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,沒有落款,只在壺蓋緣,
陰文一個潘字,他說這是他家傳三代,從早期廣州拿的,作者聽他
阿公說是以前的一位壺家叫潘仕成?但他並不知這位是何人,書上
也幾乎沒有記載,壺蓋和蓋\綠很奇怪似乎是用接片的作法,這還是
我第一次看到,我記得廣東以汕頭壺居多,但是這把不是汕頭壺,
可否問問余老,這個作者是誰,因為朋友一直把它當成傳家寶,
從祖先傳下的,但是他和我都不知這個人是誰?還是二把是他祖父
收的,屬名也很奇怪,在壺嘴下的是二字「燕亭」,壺把一個「蔣」
壺底似乎是一個堂號,但是我們看不太懂,,小小把朱泥(壺內外
很像您的大紅袍),但非常重,一般壺的1.5∼2倍重,但是因為太重,
他不小心把壺蓋摔碎了,裡面也是全部朱紅,整個壺都是同一個料,
另一把是壺底用刀刻蔣禎祥,也很重,他和我都沒在外面看過,他
說他阿公只留下四把壺,另一把他要找找看,他記得是小方壺,就
先這三把一起問您一下,作者是何人?唉!我那朋友,自己不懂壺,
買了一堆的商品壺,只有他祖先留的這幾把比較像樣子。

回覆1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411-20:40
潘仕成,字德畬,清道光廣東番禺人,先世以鹽賈起家。
清道光癸己年(清道光13年,西元1833年)京畿荒旱,潘仕成以副貢捐輸賞給舉人,歷官至兩廣鹽運使,粵人官粵誠破格也!
在廣州建別業名“海山仙館”,即今荔枝灣臺榭亭院,蒔木栽花極人工之勝,四方聞人蒞廣州者多集其間,潘仕成喜收藏法書、名畫蒐羅極富,刻有“海山仙館叢書”、“海山仙館藏真帖”。
其先世本閩籍,閩人多嗜茶,至德畬好尚不改特製茗壺,以壺蓋唇外陰文篆書“潘”字印為識,至今流傳粵人,名之曰“潘壺”!
上文錄自“陽羨砂壺攷”。
咳!咳!
回答如下:
1.蓋唇使用接片之手法,是全手工成型的方式之一,從古至今都是一個樣,.........有機會觀察一下方小龍之壺即知!
2.關於“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”之事,依老朽所知,若偏紅色乃朱泥壺;若偏褐色則是清水泥。(註:清水泥使用日久會現黯肝色);可能因窯溫欠佳,再加時間日久,故難以區分罷........
3.若真是“潘壺”,則是宜興壺無誤。
4.“潘壺”皆以小品居多,受盛名之累,.....由古至今因仿者太多,至無以分辨矣!
5.常見之古代~“潘壺”,造工與泥質皆不俗,惟窯溫不足者居多,若屬真品則應全是潘氏訂製;就朽經驗而論,因非其本人所製(受其訂壺之陶人應不止一人),故無法自造工上分辨真偽;更有可能受其訂壺之陶工交完貨後,另製出大批“潘壺”應市!老朽覺得“潘壺”之氾濫,令人懷疑當時屬大批量長期生產,至少不會是當官的弄個幾把玩玩而已!
蔣燕亭與蔣禎祥造工、泥料較不講究,待下回再敘!

回覆2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汲茶客 0412-20:52
多謝余老說明,朋友看到我的留言,告訴我那兩位姓蔣的,似乎和蔣蓉有點關係,
這我就不知了!這還是請余老說明一下。

在下壺有二十多把,半數是大學時買的商品壺,有七把是古農的,
另外是朋友割愛的(半強迫朋友讓給我)
但是看到您的換檔後的差異,嗚............我的壺都沒有換檔過,
除了幾把是朋友泡好的,被我搶過來的外,一律者是一個字「慘」,
在下自認自己的茶功,即使不是一流,也是已不是泛泛之輩!
但是未有包漿的「皮殼」出現.......大概因為我天天換壺泡,且我嗜喝普洱,
人家說普洱是最不好養壺的茶,因為油少,是嗎?
我的三代嫣紅到現在,還是三代灰紅(灰塵很厚),這要怪您了!
每每都說會爆壺,害我只能當觀賞的壺,一旦破了,我的一個月生活費就
沒了........我想應該有不少壺友同我一樣。

回覆3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412-20:53
蔣鴻高(彥亭、燕亭、燕庭),著名大師蔣蓉之伯父。
昔年(民初時期)曾與4~5位一流高手(裴石民、王寅春、顧景舟等),受聘於上海古董商,專事仿製明、清二代之高古重器(時大彬、李仲芳、徐友泉、陳仲美、陳鳴遠等);蔣鴻高攜幼年蔣蓉於該時期上海所製之壺皆屬精品,最為人所稱道者,乃“陳鳴遠~小束材三友壺。
惟蔣氏英年早逝,.......除手遺讓壺藝高手真假難辨之仿古名作外,其餘老朽所見之其壺,皆屬泛泛之作,應歸類於大批量生產之“大路貨”!
彼時陶人生活之艱困,為生活而拋棄理想.......,應由此可見一斑。
亦可見宜興陶人技藝觀念之精進,與外地文化知識交流之重要性.......。
按汲茶老弟云:該把朱泥壺紅似“大紅袍”......,持之“非常重”........,摔碎了,裡面也是全部朱紅............
依老朽隔空把脈,仍是窯溫欠佳.......
蓋!同一朱泥底子,窯溫愈高易泛黃光,窯溫稍低則偏紅但不潤;“非常重”則是漿多窯溫低之另一明證;壺之橫剝面與壺表完全一致(同色),則絕對窯溫差多矣!
咦!........蔣禎祥老前輩之點點滴滴,老朽好像.......記得.....剛討論不久,難道汲茶老弟未曾得見???
待老朽翻出檔案再行補上。
回覆4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412-21:29
普洱養壺之“渲染效果”.......絕對大於“包漿換檔”!
一般而言,開壺後.......茶壺之皮相會“頓時”沉了下來,......但因受普洱“渲染”影響後,此現象即較不易察覺矣!
另,普洱再如何善待保存,亦會略現雜味;混濁了砂壺後....想當然爾.......開壺、換檔反應之靈敏度亦稍遜色矣!
您可曾察覺,品普洱需“抽絲剝繭”(閃開多種異味後)始得“真味”.......,很辛苦喔!
或許異味雜陳,即是每片普洱“特殊風味”之賣點罷!
回覆5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汲茶客 0414-12:32
余老:
因您說您曾論蔣禎祥的文章,在下想應該都會看真壺的討論區,
但一時心虛,還是從第一篇到最後一篇都看了,嗚..........
還是找不到.......
至於養壺的問題,我已不去煩,因為在下嗜喝普洱也是沒辦法的事,
我手上是也有不錯的台灣茶,但是這幾年都不太喝。想想拿來養壺算了!
我的喝茶量很大,曾經一週喝掉二斤(約普洱的兩餅),就單一個人喝而已!

回覆6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414-13:32
嘿!嘿!
這下該老朽有些心虛啦........
蓋!老朽近日雜事纏身,前日接獲汲茶老弟之來函,本以為蔣禎祥已談過.......,致請您回頭翻找.......;豈料有關蔣氏之種種,老朽不知何年何月何日在哪發表的文章,竟誤為在“紫砂Q&A“裡頭.......,哎!罪過......罪過!
朽已將蔣氏之典故說明,委由韓洪波所長以“另類”角度要求其提供文獻資料矣,請稍待!
老朽性喜將有興趣之事物搞得“條理分明”;對普洱茶亦然,........就朽所提,其“後發酵”後所產生之異味,即是其特色,如臭豆腐、臭桂魚等等,喜好者趨之若鶩,厭惡者避而遠之!普洱之特異風味與高山茶之原始風味,.....何者為優..........,實屬難解之“疑惑”!
朽有偏愛!但無主觀意識........,嘿!嘿!只是對普洱炒作出之高價........,有些難以接受而已;..........亦對茶友需花天價,始能求得此茶而稍抱不平而已!
對普洱之品茗感受,老朽研究多年矣.......
近月即將推出專門“整治、調理、潤飾”該茶之“普洱泥”,........茶湯品質應不會讓大家失望才是!
當然,前提是其黏性是否足堪“起身筒”矣..........

回覆7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汲茶客 0415-12:41
余老:

在下喝普洱是有典故,這說來長.....
不過近來普洱被炒高,尤令在下心痛不已,
在下是不怕沒茶喝,但是像青餅這種已價高,
在下茶和壺均不是很多,但是一直在加強自己
的知識,像余老之前贈的石黃土,我就不知反
覆研究了數百次,因為老壺和新壺在下都有一把,
覺得這學問很大,愈了解愈知不足,
余老在研製普洱的專用壺是普洱可喜之事,
給您一點建議,我覺得普洱要有逼溫快、降溫快,
氣孔大,但是結晶小的特質,
這幾種卻恰好相反,令人很頭痛!
我現在改用高山茶來養三代嫣紅了.......

回覆8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415-12:52
咳!咳!
其實老朽未觸電腦前,早聞汲茶客之盛名......,甚爾許多人還誤認老弟是老朽之化名呢?
老朽對泥料專研與深入之故,往往使要求之“角度”會超乎一般人的想像.....,日夜不斷的試片和檢測,確確實實掌握了前所未有的突破,當然的.........泥質與練泥方式、加工程序、窯溫之恰當等,......每一個小環節都會影響“沖茗品質”與“視覺效果”和“養成速度”!..........所以關乎“質量”之諸事,老朽是絕無妥協的餘地!
對於普洱泥........,老朽除了要求視覺效果之“搭調”外,......“激濁揚清”更是必須的沖茗水平!
視覺效果之影響品茗氣氛,相信老弟必然早有體會!
泡普洱........,老朽設想如古代中國民間的“氛圍”裡,.......好友三兩(當然,若伴紅粉佳人更妙)、燭光昏黃、落葉蟲鳴依稀可聞.........,紅、黃、綠、藍、黑的神兵利器均感突兀!
故,朽經多年推敲、實驗始練成.........色澤、觸感、及視覺效果,會讓愛壺人直接聯想到普洱茶的“神器”!
感謝老弟的建議,老朽會特地注意!
您認為泡普洱,用幾cc的壺最佳呢?
回覆9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汲茶客 0415-16:33
余老:
在下以為C.C.的壺都好說,但是要出水快,且利落,高山茶的要求已是要出水快,
普洱的茶香是在沖後才有,所以出又要快,而壺要有肚大,始能陳韻,
我有用大壺也有用小壺,大壺置茶量少,久浸,小壺置茶量反多,不浸即出,
這是在下的喝法,每人皆不同,恰好的壺大小應是在180∼250之間 吧,這是個人
所想,我試來試去在下的以紅紫砂最佳,這塊土是您所冶練紫拓朱尼,有氣孔且
能提味,對好的普洱是一大助益,至於後期的熟茶則用更大氣孔的龍山名砂、松緞等,
而雙龍墨砂和窯白在下並無,所以無從嘗試,至於別人所文革壺和清朝紫砂,不是泡
普洱最好,而是這些壺只能泡普洱,泡其他茶,根本 溫度不足,而這種的泡普洱也
是普普,就連邵景南和時大彬的真品都是如此(在下因機緣,故使用過)這種收藏可
以,因為風化程度太高了!曼生壺和其他堂號的在下看過,但並無緣試試。
這是在下的一點淺解!我覺得泥料最重要,宜興好像有四大山(丁、蜀、黃龍、青龍)
這四處的土質都不相同。這一點我不便「班門弄斧」,哪輪到我說話。

回覆10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415-21:40
咳!咳!
感謝汲茶老弟提供使用心得&資訊.........
相信很多壺友一定受益良多!
老朽於此謝了!
《您提及:至於別人所推薦的文革茶壺和清朝紫砂壺,不是泡普洱最好,而是這些壺只能泡普洱,泡其他茶,根本溫度不足,而這種的壺泡普洱也是普普。》
老朽深表贊同,.........嘿嘿!.......只是........老弟“好像”有點“狠”喔!
嘻!老朽“江湖愈老,膽子愈小”,說起話來可“含蓄”多了。
一般來說.....,文革壺與老壺之窯溫掌控欠當、球漿比率失調、加工程序生疏,.......故實難以泡出好茶!
拿起老壺.....懷著思古之幽情,泡起茶來之“氛圍”影響,砂土味都會變成特殊風味啦!
老朽只給老壺泡茶之水平.....,嗯!......評個“魚目混珠”!
哎呀!老朽手中的文革茶壺&老壺能賣給誰呀!
言多必失.......
阿彌陀佛!
回覆11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古陶研究所韓洪波 0417-02:02
有關汲茶客先生所問蔣禎祥資料一事,謹回答如下:
蔣禎祥是清光緒間人,留其章款名號之器不多,經多方詢問老輩陶人,對其人淵源均無所悉。
其作品質量一般,並均以當時流行之品種為主,並非富創意之人,極有可能受聘於陶號或作品皆委寄陶號代售,極少部份請人落款名號,但大部份都以仿古為主,所以雖時隔不久,落其款之茗壺卻極少之故。
這種現象在清末民初是很常見的。
蔣禎祥和蔣蓉家族並無任何親戚關係。
回覆12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417-02:25
嘿!嘿!
老朽補說明一下...........
蔣蓉大師其祖籍乃浙江長興並非江蘇宜興。
兩地相隔約幾十公里路吧!
所以其家族與宜興人之淵源較少................
數十年來,老朽經手過之蔣禎祥作品亦只四件而已...,一件緞泥、三件清水泥。
其作品工手平穩、稍見匠氣,精加工馬虎(此點是與彼時名手相比之結論),身筒泥片偏厚.........,泥料嘛..........疏鬆平常!
蔣禎祥之作品較少,並不代表其珍惜製作,........按老朽經驗來談,其所遺之壺均非“精雕細作”耗時之類型,故老朽認為韓兄說對了.......,其餘時間生產仿古去啦!
不過,這麼一來汲茶老弟您的好友可高興啦........
為啥?
真品之可能性大矣!
回覆13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汲茶客 0417-12:29
余老:
蔣禎祥我只看過他那把,沒想到您還經手過四把,且我在書上未曾見過,
之前蔣彥亭的我在書上還曾見過,但是很少見自己落款的壺,而是多仿古,
我自己以為功力已足,卻仍大不如您.........
老壺這幾個月見得很多把,我覺得老壺的本身是具故事性,而新的壺是有實
用性,但是我不喜有人炒作古壺或文革壺吧。
老壺向來我見到幾位茶友的先人收藏,卻不知好好珍惜時,會向他們拗來,
但是像這一回我在網上問您後,我想這一位朋友就不會再讓給我,哈哈∼
我是都會拿來試泡,但是效果都不佳,有的還會一沖水就出現裂痕,像手上
有一把道光邵景南的老紫砂方貨就是如此,因為當時是接片,年代一久,加
上土質不佳,溫度不夠,就會有小裂紋,出土的更不用提,我覺得壺以實用
性要來得重要!
另一點問余老,好像記得很多大名家的祖上都不是宜興人,記得有的是長沙
人,有的是廣東人,還有些是上海或浙江人氏,這比例高不高?
回覆14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汲茶客 0419-20:31


余老:
我又來煩您,這回該我的問題,之前提過我有二把朱泥,
新壺不用說就是李偉翔的三代,而老的壺今天請我的主管
看了一下篆字,是玉峰老翁的款,壺面「卓雲並記」的刻字款,
中間的峰字有爭議,字很奇怪,所以是玉什麼老翁,請這位不
怎有名的人是誰?卓雲又是誰,三刀法刻的很好,這是我主管所言。
作品溫度夠,泡高山茶不錯∼

回覆15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古陶研究所余啟任 0423-17:52
汲茶老弟抱歉囉.......
經查詢兩峽各高人,竟無您所提之《玉峰老翁的款,壺面「卓雲並記」的刻字款》等資料,所以........
可能有二:
1.古壺或老壺落自個兒章款者並不多,量較大者(較有名氣)一般都有些許“痕跡”可尋;.......偶一為之之落款,依前代所遺之文獻資料,....就力有未逮矣!......其中最感頭疼者,莫過於“字、號”等落款,......蓋其一生難說有多少個意欲闖出名氣之“神來之筆”呢?
2.也或許只是近代鄉下陶人之“花招”而已,若屬此,則不足論矣!
下回老弟可否於詢查時,能多少提出些許資訊呢?
最佳的方式是能提供些圖片,.........如此一來,老朽立可判定其來龍去脈,.........嘿!嘿!以避免“將軍跌落馬”的尷尬喔!
回覆16:泥質怪怪的,不太像紫砂...
發言人:汲茶客 0423-21:40
余老:
在下沒有數位相機,也沒有掃描器,也沒有好的相機, 只能 口述,
反正大概是村夫之作吧!當時是朋友鼓吹下買的,很少用。當時是看
在老朱泥、刻字好,重點是便宜才買,不過大概就是山野村夫才有那
種價錢吧!
古壺仿的超多的,時大彬、孟臣、鳴遠的一堆。
© 2024 古農真壺有限公司 / Design By Virtualhost